夏风作伴,步履不停。2025新澳精准正版免费资料“啄木鸟”社区实践队的征程在八月的蝉鸣中画上句点。十余天里,我们穿梭于青岛市北区、胶州市的8个社区与10处场所,以青春丈量街巷的温度,用科技点亮“一老一小”的生活图景。这段旅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初入社区时,我们怀揣着“以AI赋能银龄生活”的愿景,却也在现实中直面挑战:老人紧握智能手机时眼里的期待与无措,孩童仰头追问“机器人会做梦吗”时的纯真好奇。在即墨路街道小港社区的智慧课堂上,82岁的李奶奶首次扫码完成问卷时颤抖的手,让我顿悟——所谓“数字反哺”,绝非机械的操作教学,而是以耐心为桥,带他们跨越那道名为“时代”的鸿沟。于是,“一句话召唤术”让黄梅戏在老人指尖流淌,“零门槛登录法”破除了账号注册的壁垒,“防诈预演”中那句“先交钱的中奖都是诈骗”的口号,成为守护钱袋的盾牌。当金融科普化作形象的“四大钱袋”,老人频频点头说“年化3%比8%陷阱踏实多了”时,科技才有了落地的温度。
面对孩子,我们以趣味为引:编程游戏揭开AI的神秘面纱,3D打印点燃创造的火花。当孩童举着自绘的机器人草图追问原理,当独居老人笑着用新学的视频通话联系远方儿孙,那些奔波的疲惫、重复讲解的辛劳,皆在一声声“谢谢”中融化成暖流。犹记南宁路社区的王爷爷感慨:“你们教的支付锁和关怀模式,让我这老花眼也能看清红包啦!”——原来科技的温度,藏在这些细微的便利里。
此次实践,是象牙塔与烟火人间的碰撞。我们不再是纸上谈兵的学生,而成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践行者。当智慧助老从口号变为老人手中熟练挂上的专家号,当少儿科普从概念化作孩子眼里闪烁的星光,我深切懂得:技术的意义不在于炫目,而在于让每个群体都被时代温柔以待。
征程虽止,步履未歇。愿以此次实践为火种,继续以专业之力助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以创新之趣引少年探索科技星河。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的土壤中扎根,让科技之光,照亮“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