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号召,切实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工作部署,7月8日至14日,药学院青囊赋兴实践队前往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区,开展集文化探寻、乡村观察与民生调研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双向赋能。

7月9日,在实践队调研走访活动开展前,队员们精心采购艾草、薄荷等天然中药材,并在中药店医师的远程指导下,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与专业方法,专注投入地制作驱蚊香囊。作为前期筹备工作中的暖心环节,这些香囊不仅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载体,更饱含实践队员们对基层群众的深切牵挂,让温暖与关怀传递至基层群众心间,也为调研走访铺垫了暖心的开端。

7月10日,实践队抵达掖县公园,为精准把握群众对“空巢老人”问题的关注程度,采用随机访谈与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分组展开调研。在与不同年龄段市民交流后,队员们发现,“认知与行动脱节”问题突出——多数人认可关怀“空巢老人”的必要性,而实际提供帮扶的个体,数量甚微。这种现实落差,为实践队后续乡村走访服务明确了方向,也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民生关怀,不仅要“知”更要“行”。
7月11日,队员们在串联起历史与现实的莱州市民之家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探访活动。他们追循时光脉络,回顾革命时期乡村邻里互助共济的传统做法,感受农耕文明中先民们“向土地要效益”的生存智慧;同时聚焦当下发展,详细了解非遗草编技艺带动村民增收的鲜活案例,仔细查看规划馆内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布局方案。借代代相传的实践经验,队员们理清了莱州乡村发展的文化基因与振兴逻辑,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7月12日至13日,实践队走进“中国苗木第一村”--小草沟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在清廉大讲堂,村书记沿着村庄发展轨迹,向队员们分享了小草沟村从传统村落迈向产业振兴的探索历程。随后,队员们结合专业特色,围绕老年群体关心的夏季防暑药物储存、慢性病用药禁忌、过期药品处理等问题,向老年人普及安全用药知识,通过专业知识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助力老年群体增强规范用药的健康意识。最后,队员们沿文旅路线前行,在苗木基地学习嫁接技术,参观林下木屋的生态设计,在梦杏乐园体验当地独特的无动力项目,真切感受到“敢闯敢试、实干兴村”的小草沟精神,为基层服务注入实际效能。

7月14日,实践队再次动身,来到朱家村。在村书记带领下,队员们先后进行了日常用药知识讲解活动和金银花种植基地与加工车间参观活动。“2018年试种以后,全村400多亩地都改种金银花,但现在卡在金银花市场饱和度高,卖价低等环节”,书记指着车间里堆放的金银花,道出转型的核心难题。座谈会上,队员们根据当前情况纷纷建言献策,并提出可以从标准化包装入手,村际共建加工线,对接文旅推出“金银花研学”,变种植优势为产业链优势,为朱家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再辟一条新路。
从驱蚊香囊传递的脉脉温情,到空巢老人调研中的深切关怀;从历史文化脉络的溯源回望,到乡村特色产业的细致观察,乡村振兴的蓬勃实践,让队员们服务乡村的初心愈发坚定,未来,青囊赋兴实践队将立足专业特色,用青春智慧搭建起赋能乡村的桥梁,为乡村振兴贡献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