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与非遗相遇,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体验,更是一场文化的对话和传承的接力。传统手工艺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青年又该如何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薪火相传,非遗未央;籽籽同心,步履不停。这一次,他们以双手触摸历史,用行动书写答案。从细微处感知匠人智慧,于实践中体悟文化脉络。

近日,2025新澳精准正版免费资料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籽籽同心”实践队前往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针对“不俗非遗DIY文创手作研学空间”开展为期一日的实地调研与体验活动。本次实践以“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传承与青年责任”为核心主题,通过现场操作、访谈交流和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系统考察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当代的存续状态、推广模式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路径。
实践队员在非遗传承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依次体验了大漆制作、古法小花香牌雕刻、手工香囊配制及古法香膏制作等传统手工艺项目。从大漆的反复涂刷与精细打磨,到香牌雕刻所要求的严谨手法,再到香囊内药材的合理配比和香膏制作中对温度与材料的精准控制,每一环节均体现出传统技艺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和深厚文化内涵。
队员通过记录制作流程、拍摄关键步骤、积极提问与互动,对各项非遗技艺的材料来源、工艺难点、历史背景及文化象征进行了系统学习和整理。多数队员表示,亲手操作显著改变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原有认知,切实体会到“匠心”中所蕴含的专注、坚持与热爱的精神品质。

实践结束后,团队与非遗体验店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座谈。双方围绕非遗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手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数字化技术如何辅助传统技艺的记录与推广等现实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负责人强调,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技艺保护层面,更应积极贴近现代生活方式,尤其要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而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正成为衔接传统文化与青年参与的重要桥梁。

经过充分沟通,实践队与非遗方面明确了多项合作意向,未来将共同开展非遗主题研学、文创产品合作开发、志愿者培训与长效实践基地建设等项目,旨在持续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及更广范围内的有效传播与创新转化。

本次调研与实践体验活动,不仅提升了队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性认知和实践感知,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青年在文化传承中所肩负的责任与可能路径,为后续校企地多方合作、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教育及产业相融合奠定了扎实基础。